2024年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來漢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全縣工作大局,以法治社會“六大行動”和法治宣傳“六大項目”為抓手,全面推動“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留壩新篇章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一、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
1.實施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行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的意見》,制定各地《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宣傳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全縣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作為黨校干部培訓教學重要內容,融入中小學思政課堂教育。
2.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大眾化傳播。充分運用各類陣地平臺,采取各種形式,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大眾化傳播。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軍營、進網絡,不斷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貼近。
二、突出重點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3.抓好憲法和民法典的學習宣傳。以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為契機,完善憲法宣傳教育工作格局,深化憲法宣誓制度落實,組織開展好年度“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推動民法典學習宣傳,組織開展第四個“民法典宣傳月”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創作民法典宣傳公益廣告、短視頻等高質量普法產品,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提高全社會遇事找法、辦事依法的意識和能力。
4.開展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密切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學習宣傳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5.深入學習宣傳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適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結合我縣開展的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普法,大力宣傳有關平等保護、公平競爭、安全生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法律法規。以創建國家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優化營商環境、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科技成果轉化、秦嶺環境保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學習宣傳的重點。
6.大力宣傳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深入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愛國主義教育法、國防法、反恐怖主義法、反有組織犯罪法、生物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保密法、測繪法、檔案法等,推動全社會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
7.持續抓好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宣傳。開展傳染病防治、疫情防控、防災減災救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方面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強化金融服務、退役軍人權益保護、民族宗教、毒品預防、食品藥品、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生產、電信詐騙預防、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掃黑除惡、婦女兒童權益保護、老年人權益保障、個人信息保護以及宣傳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救助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依法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寧,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
8.常態化推進與全面從嚴治黨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宣傳。利用各類普法陣地和媒體,以黨章、準則、條例為重點,促進黨內法規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加強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宣傳,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宣傳,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在“七一”前后,組織開展黨內法規宣傳教育知識競賽活動。
三、加快“八五”普法重點任務落實
9.持續推進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進一步加強以領導干部、國家公職人員和廣大青少年為重點的法治教育,制定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工作方案,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制度,持續開展秋季開學“法律進學校”“紅領巾法學院”創建等活動。
10.精準開展分層分類分眾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從業人員法治教育,促進依法誠信經營管理。加強對媒體從業人員法治教育,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讀社會問題、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根據婦女、殘疾人、老年人、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特點,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11.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實施弘揚紅色法治文化行動,開展“紅色法治+研學”,打造“紅色法治+文旅”,充分利用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留壩縣紅色文化體驗基地等紅色教育基地,寓教于法、寓法于游,加強“紅色法治+宣傳”。創新轉化紅色法治文化成果,以紅色法治文化推動基層治理質效整體提升。實施法治文化精品創作推廣項目,打造現代普法劇、陜南民歌普法等普法作品并納入文化惠民工程。開展全縣法治文化“三微”作品征集評選活動,推出一批法治文藝精品力作,在廣播電視及新媒體集中展播。
12.實施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創建項目。在全縣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創建活動,進一步擴大行業普法工作的影響力,推動法治文化與行業文化融合發展,全縣至少打造標準化示范基地5個。
13.積極打造全縣智慧普法平臺。遵循現代傳播規律,進一步發揮新媒體作用,積極與全市智慧普法平臺對接。強化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查詢、法律問題咨詢、典型案例解讀等服務功能,組織法律工作者開展線上普法宣傳。推進“指尖學法”,充分運用短視頻開展普法,開辟公民學法新渠道,強化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利用“學習強國”等平臺,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
四、夯實普法依法治理基層基礎
14.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行動。推進守法普法示范縣創建項目,按照國家創建工作要求,積極開展守法普法示范縣創建活動。注重把推動依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示范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擴大人民群眾參與度,使示范創建過程成為全面提升全民守法普法整體工作水平的過程。
15.實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項目。開展第十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系統總結創建工作經驗和成效,選樹創建典型案例,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引領帶動法治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16.實施百名“法律明白人”骨干培養示范項目。深化落實《陜西省“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建立完善培訓教育、考核激勵和動態管理等制度機制。開展“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示范點”“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活動。年內要培養不少于100名“法律明白人”骨干,開展第二屆“三秦最美法律明白人”選樹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充分發揮“法律明白人”在基層依法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推動鄉村(社區)各類矛盾糾紛的化解。
17.打造鄉村法治文化陣地行動。各鎮(街道)要積極實施“七個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即:建設一個標準規范的法治宣傳教育中心或法治宣傳室(角)、一個法治文化廣場、一個法治文化長廊、一組法治文化宣傳櫥窗,打造一支專、兼職的法治文化宣傳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治文化管理制度,開展一系列群眾廣泛參與的法治文化活動。
18.加大社會力量普法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八五”普法講師團及“紫柏講壇”平臺作用,以法律實務工作者、專家教授為骨干力量,組織開展公益性法治宣傳活動。支持退休法官、檢察官、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大學生等開展普法志愿服務。進一步發揮各級工會、婦聯、共青團、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協會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
五、強化工作落實和制度保障
19.夯實普法工作領導責任。把普法工作納入法治建設總體部署,納入綜合績效考核、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考核評價內容,定期聽取匯報,研究解決問題。健全落實黨委(黨組)書記點評法治工作、年度述法等制度機制,切實履行普法領導責任。
20.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進普法責任制落實行動,抓好《“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單位年度履職報告評議辦法》《陜西省法治社會建設指標體系(試行)》貫徹落實,開展普法工作督導檢查和滿意度調查,舉行全縣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考試,開展普法創新精品案例征集評選活動。建立普法責任制重點單位履職責任清單、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重點任務提示督辦單和履行普法責任報告書,逐步形成清單管理、跟蹤提示、督促指導、評估反饋的推進模式。
21.創新普法宣傳方式方法。積極推動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大眾傳媒承擔公益普法責任,建設融“報、網、端、微、屏”于一體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健全以案普法長效機制,推動落實法官、檢察官、法治工作者以案釋法制度。推動落實國家工作人員旁聽庭審制度,加快實現全縣國家工作人員旁聽庭審全覆蓋,努力推動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全面發展。
名 詞 解 釋
法治社會“六大行動”: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行動、普法責任制落實行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弘揚紅色法治文化行動、打造鄉村法治文化陣地行動、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行動。
法治宣傳“六大項目”:全省守法普法示范市(縣、區)創建項目、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項目、全省法治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創建項目、法治文化精品創作推廣項目、法治文化進監區示范推廣項目、萬名“法律明白人”骨干培養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