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寺位于青橋驛鎮蔡家坡山腰, 寺院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 后依山嶺蔥翠, 前臨水庫碧波, 上有白云出岫, 下有 316 國道環行。寺院雄姿崔嵬, 氣勢磅礴, 雕梁畫棟、 技藝精湛。晨鐘暮鼓、 香煙繚繞、 鳥鳴林間、 幽靜典雅。
據風云寺碑記, 寺院建于明神宗萬歷初年, 清順治初年予以擴建。乾隆二十年再次擴建, 頗具規模。擴建后, 由門樓、 大雄寶殿、 風云殿、 雷雨殿、 大小山門, 將殿院分為前后左右 4 個四合天井, 規模宏大。 后因戰亂和人為破除, 寺院漸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源慧大師進寺住持, 傾注大量心血, 修復大雄寶殿、 東西廂房,重塑釋迦牟尼、 禹王、 地藏王、 觀音、 十八羅漢,諸神佛金身。源慧大師年逾九十,鶴發童風云寺與佛教顏, 超然脫俗, 修濟佛法、 德高望重, 在全國佛教界堪為宗師, 為全國十大名僧之一。他經常云游各地弘揚佛法, 寺內由弟子廣彬法師住持。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 分為大乘小乘兩大系統。小乘是早期佛教, 保留了佛教的原始狀態。 大乘佛教從小乘佛教中演化而來。 漢代佛教主要活動于宮廷上層社會, 魏晉時期流傳民間, 僧尼漸增。 此時, 漢譯佛經已上千卷。 中國古代崇佛帝王甚多, 南朝梁武帝尤為尊佛, 規定漢族佛徒 “吃素” 。隋唐佛教已達鼎盛, 李世民、 武則天崇佛極致。 唐高僧玄奘西行求法、 歷經艱險 17 年、 行數萬里、 親踐百國、 求經印度, 帶佛經佛畫數千卷回長安大慈恩寺 (大雁塔) 譯經講法普度眾生。宋元明清, 佛教進一步盛行, 清末民國, 佛教界興起 “廟產興學” 風潮, 對近代教育起到了促進作用。佛教對塑造我國國民心靈和文化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佛教僧尼按規定必須遵守嚴格的清規戒律。 戒律有五戒、 八戒、 十戒。五戒是: 不殺生、 不偷盜、 不淫欲、 不妄語、 不飲酒。 八戒在五戒中添加了不歌舞倡伎、 不坐、 不著香花鬘。 佛教的宗旨是: 萬事皆空、 慈悲為懷、 普渡眾生、 追求人間極樂世界。其最高境界是: “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 自凈其意,是佛心印” 。
風云寺古樸渾厚、 清幽寧靜。 常有遠近香客光顧, 以求清靜安泰、 修身養性。若能同大師交談, 則可領悟禪機、 開闊心胸、 凈化靈魂。
(宋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