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壩廳故城遺址位于城關鎮老街太平山上。留壩廳故城又稱太平山城、留壩廳新城。清嘉慶十三年(1808)留壩廳同知任奎光在太平山修新城,嘉慶十六年(1811)竣工。新城建成后,又經多次維修,續建壇、祠等。整個城氣勢雄偉磅礴,城墻用糯米漿與石灰摻沙土修筑。直至中華民國元年(1912),城墻及城樓仍存。故城有東、西兩門,東門在今留壩縣老街西端路中位置,后因附近居民取磚修房,城墻及城樓被毀。故城現存有城墻遺址三處。一處為太平山東沿山東城墻一段,長約230米,殘高最高10米,寬約3.5米,城墻夯土層厚15-20厘米,頂部現存烽火臺一座。另一處是太平山西留壩縣委西北角西城墻一段,長約50米,城墻夯土裸露在外,夯土層厚0.16-0.18米。還有一處是太平山頂留壩氣象站西側懸崖北城墻一段,長約7米,夯土層厚度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