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生長在古褒國(今天的漢中市以北,地域包括漢臺區、勉縣、留壩縣),那里有碧綠的褒水流過,是個生長美女的地方。褒姒是古褒國一民間女子,周伐褒國,得褒姒女,幽王見其容貌出眾,乃納之為妃,甚加寵愛。褒姒的故國古褒國據《史記?周本紀》說:在梁州褒城縣東二百步。這個地方在秦嶺以南今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河東店鎮的周寨。在這里還能找到一個叫褒姒鋪的地方,稱之為褒姒故里。
? ? ? ?歷史上,褒姒與西周的滅亡緊密相關。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覺并非寇匪侵犯,只好退走。后來,幽王廢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聯絡鄫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擄。“中華人”網站在《中華帝國興亡史?西周》中對這段歷史作了公正敘述: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時,王朝的危機更為嚴重。關中地區發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嚴重自然災害,周幽王不僅不撫恤災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貪得無厭。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幽王舉烽火欺騙諸侯前來勤王。最嚴重的是,幽王決定廢去王后申氏,殺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申后的父親申侯于是聯合西方部族犬戎,舉兵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幽王,擄走褒姒。凡國運衰敗、王朝崩潰,史家總要找出原因。史家找出的原因之中,除“王”、“皇”殘暴不仁、不行德政、不恤民情、信奸佞小人外,最多的就是女色惑主了。幽王“烽火戲諸侯”,“廢后”、“去太子”。正因為有了這些前因,才有“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才有“幽王舉烽火,兵莫至”,才有“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才有西周滅亡在幽王手里之后果。人們在說到褒姒時,總是說她的“笑”與“不笑”。歷史學家說這笑與不笑是西周滅亡之必然。其實,褒姒笑與不笑,只是她生活中喜怒哀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