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張良推薦韓信到漢中投奔劉邦,韓信帶上張良寫的推薦書和寶劍見漢王劉邦。此前,張良送劉邦分手時,曾商量招納賢才的事,但到底推薦誰,張良沒有講。韓信雖然帶著張良的薦書和寶劍,卻認為漢王既是明主,一定能慧眼識英才,要靠自己的本領去取得漢王的重用。因此把張良的薦書裝在身上,拜見漢王時未交出。劉邦見韓信身材瘦小,貌不贏人,說他手無扶戟之力不予重用。韓信每天閑住南鄭的驛館讀書下棋。丞相蕭何心里想,張良走時說有人來投我王,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是這么久了,就來了一個韓信,可能就是此人。于是一有空閑時間,蕭何就陪韓信下棋、游玩,暗中考察。韓信卻從不提及自己,更不向丞相請求高攀提拔,顯得城府很深。蕭何經過一段考察,認為韓信智謀高強,胸懷大志,一定就是張良介紹來的賢才。向漢王推薦。漢王就封韓信做了個“連敖”,即糧倉管理員,心中不滿,于是就發牢騷。一日,與其他13人喝醉了酒,酒后失言,不料被人聽見報告了漢王。漢王就要將喝醉酒的人一律處死,并派夏侯嬰做監斬官。夏侯嬰將這十四人押赴刑場,已經殺了十三人,當殺韓信時,韓信突然狂呼道:“漢王不是想得天下么,為何殺壯士?”夏侯嬰一聽,立令停斬,一看乃是韓信,就跟他談話,聽后對韓信佩服得了不得。夏侯嬰就去報告漢王,建議重用韓信。劉邦聽了夏候嬰的建議免去死罪,封韓信為治粟都尉。傳說韓信當治粟都尉,并不去向漢王匯報情況。一天,劉邦忽命人將韓信叫來,問他現有多少糧草,韓信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出了東西南北各庫的稻谷、大米、小麥、玉米、草料等具體數字。漢王派人翻倉查庫,結果數目相符。劉邦這才知道韓信真的有才,但仍舊相貌取人,加之韓信性情高傲,不善迎奉,依然不予重用。唯獨丞相蕭何十分留意人才,聽得此情,又召見韓信問話,果然發現大有才能。就對韓信許愿說,要建議漢王任命他做大將。韓信又等多日,仍不見漢王任用,大失所望,收拾行裝,不向丞相告辭,便趁一個月夜逃走。待蕭何知道時,如失至寶,立即騎了一匹快馬,加鞭急駛,去追韓信。傳說韓信騎馬出了南鄭城東門,拐了一個彎,向北進入褒谷。因張良返回關中時,已燒毀了褒斜棧道,許多地方不得不涉水過河。韓信策馬跑著,忽然被前面一條溪水擋住了去路。這個地方就是今漢中留壩縣的馬道鎮。這條溪水,今名西溝,原名寒溪,自西向東注入褒水。平時寒溪水淺,行人可以涉水過河。恰巧這天上游下了一場暴雨,溪中洪水暴漲,韓信到此無法渡過,這時蕭何騎馬追趕上來跳下馬鞍,雙手拉住韓信,韓信見蕭丞相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光著一雙腳丫子,覺得蕭何確有愛才之心,不好再說什么,就隨蕭何返回了南鄭。劉邦采納了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