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斗精神”紅色旅游線路
發布時間:
2023-12-26 11:36
留壩縣人民政府
訪問量:
發布時間:2023-12-26 11:36
留壩縣人民政府
學習體驗線路:留壩縣黨史陳列館——縣委黨校上黨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張良廟
精品紅色旅游線路:紅二十五軍紀念碑——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紅色文化體驗基地
留壩縣黨史陳列館:位于留壩縣委黨校院內,布展面積266平方米,共有接待展廳、導引展廳和主題展廳三個區域板塊,是廣大干群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觸摸歷史時空,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的紅色教育基地。
張良廟:漢張留侯祠,俗稱張良廟,始建于東漢末年,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漢高祖劉邦的開國謀士張良的祠廟,由張良第十代玄孫漢中王張魯為紀念先祖之功德而修建,后經歷代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現有規模,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張良廟博物館現有古建殿、堂、閣、亭、廊、榭等院落9重,大小房舍156間,館藏文物187件套(其中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27件套),其建筑特點集北方宮殿式建筑與南方園林式建筑于一體,布局精巧,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別具匠心,集古代哲學、力學、美學、歷史學、建筑生態學于一體,堪稱西北古建筑群之典范,不但是我國古代建筑群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同時也是研究秦漢歷史的珍貴文化遺產。張良廟做為明至清古建筑群,1956年8月,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舊址位于留壩縣江口鎮河西村羅家院,房屋始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風格為三合院結構,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在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的領導下,于1935年7月25日到達留壩縣江口鎮,7月30日離開江口繼續西征北上,紅二十五軍在留壩期間,擊潰盤囂在江口鎮的國民黨反動民團雨三部,軍部駐扎在江口鎮河西村羅家院,宣講政策,鎮壓土豪、分配田地、發放錢糧,建立蘇維埃政權;整編部隊,補充物資,養病療傷,進行西征北上的思想動員;軍政委吳煥先在這里向鄂陜、鄂陜兩個特委發出兩封信,指導鄂豫陜根據地建設。經過一周時間休整后,紅二十五軍北上出發,于9月15日到達延川縣永坪鎮,成為長征中第一支與陜甘紅軍會師的部隊。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為緬懷革命先烈,尋走出初心之旅,警醒教育后人,傳承紅色基因,留壩縣委、縣政府于2011年對紅二十五軍部舊址部分房屋予以維修。2017年,對軍部舊址已倒塌的東廂房原樣重修,2018年又進行改造提升,重新布展。
紅色文化體驗基地:基地在玉皇廟鎮鎮兩河口村原三線建設國防科工委825部隊駐地遺址上建成漢中百年黨建展覽館,該館占地面積一萬余平方米,共計280個展室,珍貴文物10萬余件。該展館已成為我縣紅色文化體驗及干部紅色文化教育培訓重要基地。該館自運營以來,依托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優秀傳統文化,已然成為廣干部、群眾、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載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