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飯的窮人快來當紅軍”的紅軍標語遺址位于留壩縣玉皇廟村,刷寫在梁家莊茍姓人家房屋的外墻上,語言樸實凝練,內容形象生動,是紅二十五軍在留壩紅色革命的原始歷史記錄。徜徉在紅色標語前,這些紅色的印記將思緒帶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激情歲月。
留壩屬于革命老區縣,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紅色熱土。1935年7月25日,紅二十五軍在江口鎮擊潰馮雨三反動民團,紅軍打擊了地方民團和惡霸地主,成立了蘇維埃政權。7月31日凌晨,紅二十五軍從江口出發,向西挺進,沿途經過江西營、西河口,于上午九時許來到玉皇廟梁家莊,書寫了“餓飯的窮人快來當紅軍”,鼓舞人民群眾起來鬧革命,這條標語被陜西省檔案局列為革命文物重點檔案進行保護。
“餓飯的窮人快來當紅軍”,彰顯了厚重的紅軍文化。短短的10個字,黑色墨書,橫書書寫,繁體字和簡化字組合,行楷結合,字跡蒼勁有力。語言為白話文,接地氣,口語化、大眾化的老百姓語言,充滿感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概括力強,凝重直白,字字句句意味深遠,它以一種無言的形式,向后人傳遞著革命年代的主張,具有很強的宣傳效果,用樸素的語言生動詮釋著“星火燎原”的奧秘。形式上言簡意賅,簡潔凝練,氣勢磅礴,簡短醒目的標語鏗鏘有力,體現了通俗的文學性和樸實的藝術美,簡短的文字穿越了悠悠時空,將大家帶到了紅軍長征中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標語號召性強,直指勞苦大眾,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號召廣大貧苦老百姓跟著紅軍走,動員廣大工農起來鬧革命,讓人民群眾意識到紅軍是革命的隊伍,是窮人自己的隊伍。
“餓飯的窮人快來當紅軍”,點燃了神圣的革命火種。寥寥十個字極具震撼力,因地制宜,表義明晰,簡潔有力,主旨鮮明,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直截了當,簡單直白,越簡單的標語越能讓群眾記住,受眾的是赤腳的窮苦百姓,內容十分契合老百姓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八十五年前紅二十五軍長征經過的留壩位于秦嶺腹地,地理位置偏僻,民眾受教育程度低,群眾此前沒有見過共產黨,沒有見過紅軍,封閉落后造成對外部大千世界的無限向往。革命先輩們用最直白的語言,啟發群眾,教育群眾,武裝群眾,讓他們了解共產黨和紅軍的方針、政策和主張,簡單直白的10個字的標語,朗朗上口,婦孺皆知,直白的話語點燃了留壩境內的革命星火,喚醒了貧苦百姓對好日子的向往,提高了閉塞的留壩人民的革命熱情,使他們第一次萌生出“當上紅軍”的念頭,用“當上紅軍”去掌握改變自己的命運。
“餓飯的窮人快來當紅軍”,喚醒了永恒的紅色記憶。拂去歷史的塵埃,亂世浮華,心潮澎湃,用信仰書寫永恒,直白有力的字里行間,看到了紅軍戰士一筆一劃的心血凝結。紅軍走到哪里,標語口號就刷到哪里,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這些紅二十五軍征途中播撒下的革命火種,匯入信仰的洪流,以精神之光照亮奮斗之路。刷在梁家莊黃泥墻上的紅軍標語,這是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的吶喊,這是革命戰爭中的群眾動員,這是爭取民族解放的錚錚誓言。星星之火,在此燎原,這條播種紅色的革命火種,照亮了貧苦大眾翻身的奮斗路。盡管這條紅色標語歷經歲月蒼桑已經漸漸變得模糊斑駁,但萬水千山播撒下的紅色火種,在留壩永存,作為一個特定的歷史符號,將深埋于留壩人的心中,深刻在留壩人的記憶里。
“餓飯的窮人快來當紅軍”,簡短樸實的文字,這是銘刻在大地上的理想信念,這是凝固在文字里的戰火硝煙,滄桑不改,紅色印記歷久彌新,它永遠被這片紅色的土地悉心地珍藏著,被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真摯地愛護著。行走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仰視著玉皇廟鎮梁家莊土墻上遒勁有力的字跡,用去心靈感悟紅軍的初心,用生命去傾聽共產黨人的使命,革命先輩的精神在留壩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ㄚw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