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坡村十二元溝中藥材種植基地(資料照片)。
何少麗正帶領村民種植天麻。她說:“今年空氣濕度好,藥材品質差不了,能有個好收成。”
2018年開始,何少麗靠1畝地起步,后發展為10畝中藥材,如今她家年收入不僅突破10萬元,還帶動村民走上了特色產業增收路。
站在山巔遠望,蔡家坡村十二元溝連片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當地中藥材種植戶通過種植中藥材,戶均年增收3萬余元。
好生態能興產富民。留壩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該縣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轉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拒絕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關停10余家工礦企業,并通過退化林修復、礦山修復等措施修復生態,形成環境保護、開發、監管全過程工作機制。
蔡家坡村村民在種植中藥材(資料照片)。
如今,留壩縣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年平均氣溫11.8攝氏度,森林覆蓋率92.03%;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始終超過360天;出境水質穩定在Ⅱ類及以上標準……
同時,留壩縣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加速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2021年,留壩縣在全省率先成立“兩山銀行”,后于2022年更名為留壩縣兩山生態資源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山公司”),對縣域內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及適合集中經營的農村宅基地、集體經營性用地、農房、古村、古鎮、老街、閑置國有資產等資源資產進行摸底、確權評估。
“摸清生態家底后,兩山公司將碎片化生態資源整合起來形成‘資源包’,進行項目化包裝后推向市場,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和運營管理方,實現生態資源向資產的高水平轉化。”兩山公司總經理張富佳說。
月亮河谷民宿(資料照片)。本稿照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以盤活閑置集體土地為例。月亮河谷民宿坐落在有著“秦嶺最美小鎮”之稱的火燒店鎮中西溝村。這里,夜晚星空璀璨,白天青山綠水相映成趣。
“以兩山公司為媒介,通過招商引資,中西溝村與漢中景玉賓館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將原先的停車場改建成月亮河谷民宿。中西溝村以7.4畝集體閑置土地入股該項目,村集體每年可獲得保底分紅1.3萬元,并按民宿凈利潤的10%獲取利潤分紅。”月亮河谷民宿負責人嚴紅霞說。
留壩縣還整合鍋廠村等11個村的土地資源種上了訂單蔬菜,依托廢棄公路打造“嗨king公路營地”,盤活河口村閑置河灘建設“中國棧道漁村”……盤活閑置資產已經成為留壩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路徑。
目前,留壩縣收儲資源4375個,整合“資源包”293個,策劃包裝項目83個,盤活約10萬畝閑置林地、土地,獲得銀行授信15億元,獲得鄉村振興貸3200余萬元、鄉村旅游貸2200余萬元,助力生態資源加速轉化。
為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留壩縣實施“新村民”計劃,面向全國招募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的能人。
陳富明就是一名回鄉能人。大學畢業后,陳富明做過技術培訓、經營過連鎖餐飲。2022年,他回到家鄉尋求創業機會。
2024年,沙壩村黨支部書記余海兵向陳富明發出邀約:“村上要成立強村富民公司,我們想聘請你為CEO。”陳富明欣然接受。
陳富明迅速找到了公司發展的突破口——用短視頻宣傳農特產品。在他的鏡頭下,香菇培育過程清晰可見、土蜂蜜在陽光下晶瑩剔透、土雞在林間自由奔跑……短視頻一經發布便在網絡上迅速傳播。2024年至今,陳富明經營的秦嶺深山農特產展銷中心營業額達8萬余元,帶動村民累計增收4萬余元。
“以前,我們種的東西只能等著別人來收,售價也不高。現在,不僅不愁賣,售價還比以前高了不少!”村民黃衛林高興地說。
留壩縣以生態產業化為核心,經過一系列改革,累計認證有機農產品7個、地理標志產品11個,打造“味道秦嶺”系列產品38款;以文旅融合為引擎,創建5個3A級旅游景區,推出6條鄉村旅游線路,2024年1月至10月旅游收入增長33.52%。
如今,留壩縣以“綠水青山”為基礎,以“轉化增值”為核心,逐步探索出生態本底保護與生態價值轉化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提升了發展“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向奔赴”。
2024年12月31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第五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發揮資源優勢促進生態保護與價值實現協同發展案例”成功入選,成為自然資源領域陜西省首例國家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