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漢中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在留壩縣武關驛鎮南河街村舉辦丘陵山區農機推廣田間培訓會。 省農業機械鑒定推廣總站站長、高級工程師蘇光遠,省農機化中心產業處處長、一級調研員陳勇,留壩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田曉敏,市農機化中心主任、三級調研員王曉軍參加活動。 培訓現場展出了丘陵山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主推機具12臺,涵蓋播種、耕作、植保、收獲等多個環節。技術人員詳細講解了每款機具的性能特點、適用場景及操作技巧,并進行了田間作業示范,讓參會人員直觀了解農機在復雜地形下的高效作業能力。 漢中市農機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勇說:“玉米機播是漢中的一個短板,人工栽植玉米,一畝能種植約2800株,采用機械化播種玉米就能達到3800株左右,實現密植高產。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推廣適用的丘陵山區機械化,提高山地機械化水平?!?/p>
在丘陵山區玉米機播演示環節,不同型號的播種機分別演示了適應山區機械化播種作業的4行、3行玉米播種機與適應山坡作業的2行、1行玉米播種機。通過對比試驗,參會人員深入探討了如何根據土壤、地形環境等因素選擇最優農機配置,以提高播種精度和作業效率。專家團隊還與各縣區代表圍繞山區農機推廣的難點、堵點展開深入交流。 略陽谷田禾香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周強說:“山區機械化一直是種植行業的難點和痛點,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了解到了很多適合山區作業的機械設備,解決了合作社糧食種植的很多問題,讓我們對這個糧食生產更加有信心。” 當天,參會人員前往江口鎮青崗坪村人工智能蔬菜機器生產基地進行觀摩學習。該基地聚焦蔬菜產業智能化,展示了從耕種到采收的全環節智能技術。 在基地現場,智能旋耕播種機、智能收割機、人工智能蔬菜分選包裝機等高科技設備依次亮相。這些智能化機械不僅能夠自主完成翻土、播種、收割等作業,還能通過智能視覺識別技術對蔬菜進行精準分揀和包裝,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基地技術人員的介紹與智能化蔬菜生產流程,引得現場觀摩培訓人員紛紛拿起手機拍照記錄,并表示要多學習、推廣這類智能化農業生產技術。 本次培訓會通過理論講解、現場觀摩、實操演示等方式,讓參會人員切身感受到農業機械化對山區農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各縣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也為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留壩縣“山區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產實驗示范基地”授牌儀式。(記者: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