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鎮(Liúhóu zhèn)因“漢張留侯祠”(張良廟)坐落于境內廟臺子街,故稱留侯鎮。鄉級行政單位。被評為“省級文化旅游古鎮”。留侯夏商屬梁州,周屬雍州,春秋秦漢至明代在故道縣、梁州、梁泉縣、鳳州之間變更歸屬。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屬留壩廳。民國二年(1913),屬留壩縣。1949年12月,設留侯區,屬留壩縣,1958年12月,屬鳳縣。1961年9月,屬留壩縣,改為東風公社。1973年,復稱廟臺子公社。1984年4月,改為鄉,轄3個村。1996年12月,撤區并鄉建鎮,將閘口石鄉、廟臺子鄉撤銷,合并設立留侯鎮。位于留壩縣西北部。距縣城13千米。北與鳳縣南星鎮接,西與勉縣二道河鎮相連,南與紫柏街道相接,東與玉皇廟鎮相鄰。2015年,全鎮總面積274.8平方千米,人口3060人,鎮政府駐地廟臺子村棗木欄街。轄桃園鋪、廟臺子、閘口石、營盤、月九、火燒關6個村民,下設34個村民小組。境內群山環抱,北高南低,有“山陡嶺多溝谷碎,七山二嶺一分川”之稱,以山地為主。最高海拔紫柏山主峰,2610.02米;最低海拔五里鋪村,800米。有陜南“青藏高原”之稱。 屬亞熱帶北緣山地溫暖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特點是冬長夏短,春秋近半。由于受秦嶺阻擋及紫柏山等特殊山地的影響,呈現出多種氣候小區和生物多樣性特點。北棧河發源于光華山,經張良廟流經留壩縣城,向南流入褒河。 境內銀銻礦、鐵礦等礦產資源豐富,鐵礦儲藏量104.1萬噸;磁鐵礦和赤鐵礦,儲量為9.2萬噸。森林資源豐富,面積34.3萬畝,草場面積4.4萬畝。境內山上松林遍布,生長廟臺槭、紫柏、紅豆杉等稀有樹種;黨參、豬苓、天麻、玄參等百余種野生中藥材分布廣泛;大鯢、林麝、羚牛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較多。張良廟手杖,多次被評為省和全國優秀旅游產品,暢銷國內外。鎮境內有省級文化旅游古鎮——留侯鎮。紫柏山,中國最大的天坦群落。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秦嶺南坡。系秦嶺主峰太白山脈,山岳巍峨壯觀。海拔1800-2610米。山上多紫柏,故名紫柏山,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雨量充沛、氣候清爽,草木蔥茂,蒼翠欲滴。山上云霧繚繞,山下溪水淙淙。景區集高山草甸、珍稀動物、稀有植物、原始森林、豎井冰洞、峰若、坦、泉、溪、峽谷一體,風景如畫,堪稱秦巴千里棧道“第一名山”。留侯鎮轄區有有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張良廟紫柏山風景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張留侯祠。紫柏山國際滑雪場是陜南地區規模最大、設施設備最齊全的滑雪場,總面積200多畝,可容納2000人滑雪。古連云棧道、陳倉棧道貫穿全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歷史典故發生于此,并有諸葛亮出祁山時留存的牧馬場、點將臺等多處遺跡。特產有留壩西洋參(花旗參)。民政部門對兜底對象實施全面救助。有留壩縣張良廟文管所、廟臺子林場,有中心幼兒園1所、中心小學1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中心衛生院1所,郵政所1處、信用社2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