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廟鎮(zhèn)(Yùhuángmiào zhèn)2017年被評為“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zhèn)”。因鎮(zhèn)政府駐地后的山上有古時建有玉皇廟而得名。夏屬梁州,周屬雍州,秦屬隴西郡故道縣。漢至元在故道縣、沮縣、梁泉縣變更歸屬。明屬漢中府轄,清乾隆十五(1750)屬留壩縣轄。1949年12月屬留壩縣,稱玉皇廟鄉(xiāng)。1958年12月,屬鳳縣,稱玉皇廟公社(后更名為東方紅公社)。1961年9月,屬留壩縣。1973年3月,恢復玉皇廟公社。1984年4月,改為玉皇廟鄉(xiāng),轄4個村。1996年12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建鎮(zhèn),撤銷獅子壩鄉(xiāng),并入玉皇廟鄉(xiāng),轄15個村。2011年7月,撤鄉(xiāng)建鎮(zhèn),設玉皇廟鎮(zhèn)。2015年年末,轄關房子、白廟子、下西河、石窯壩、玉皇廟、娘娘廟、黃泥堡、晏家墳、石門子、大樹壩、兩河口11個村,下設46個村民小組。總?cè)丝?190人,總面積293.8平方千米。
地處留壩縣西北部,東與江口鎮(zhèn)接壤,西、北與寶雞市鳳縣南星鎮(zhèn)、平坎鎮(zhèn)相鄰,南與久侯鎮(zhèn)毗鄰。鎮(zhèn)政府駐玉皇廟村玉皇廟街,距縣城46千米,直線距離11.8千米。境內(nèi)以山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多崇山峻嶺,垂直高差大,地貌復雜。 礦產(chǎn)資源主要以砂金礦、鉛鋅礦、銅礦為主,山林樹木儲材量大,以松樹、青岡樹為主。野生藥材如黨參、天麻、豬苓、丹皮、玄參等,林間都有分布。盛產(chǎn)核桃、板粟、蜂蜜等土特產(chǎn)品。現(xiàn)有耕地面積1萬畝,人均2畝。主產(chǎn)玉米、油菜、水稻。銀杏種植面積達9000余畝,是全省知名的銀杏種植基地,境內(nèi)有4000多年樹齡古銀杏樹1棵,名為“子孫滿堂”,位列全國第三。有紅色革命遺跡1處,系1935年7月,程子華、徐海東率紅二十五軍途經(jīng)玉皇廟時書寫的“餓飯的窮人快來當紅軍”標語。2015年年末,有幼兒園1所、中心小學1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民政部門對兜底對象實施全面救助。有中心衛(wèi)生院1個,村級衛(wèi)生室6個,有床位10張。有郵政代辦所1處,電信、移動、聯(lián)通服務網(wǎng)點3個,廣電入戶率達96%。被譽為“中國最美山村公路”的高江路,從高橋鋪至江西營姜眉公路,共37公里,有千年古銀杏樹、銀杏種植示范園、石門景觀等沿公路兩邊分布。石門奇觀久負盛名、晏家墳傳說故事膾炙人口、紅軍標語保存完好。公路兩旁的水杉、法國梧桐、金絲柳、銀杏、刺槐等行道樹整齊茂密,綠蔭如蓋,形成了一條靜謐的綠色通道。沿線山巒疊嶂,植被豐富,河水沿高江公路而下。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農(nóng)田屋舍井然,鄉(xiāng)土氣息濃厚,被譽為“中國最美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