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武關驛鎮 (Wǔguānyì zhèn)因境內古時在武關河設有驛站而得名。武關驛鎮夏屬梁州,周屬雍州,秦屬隴西郡故道縣。漢至元代在故道縣、仇池縣、沮縣、梁泉縣之間變更歸屬。明至清初屬漢中府。清乾隆二十九(1764)屬留壩廳。民國二年(1913),屬留壩縣。1949年12月,設武關區。1958年12月,屬鳳縣,設武關河公社。1961年9月,屬留壩縣。1983年4月,改為姜窩子鄉,轄3個村。1996年12月,撤區并鄉建鎮,由南河鄉、姜窩子鄉、鐵佛殿鄉合并設立武關驛鎮,共轄13個村。2011年年末,轄武曲鋪、柳樹溝、五里鋪、姚家溝、鐵佛殿、武關河、白家店、紅巖溝、河口、松樹壩、上南河、南河街、孔雀臺13個村,下設42個村民小組。2015年,轄區總人口5347人,總面積318.3平方千。轄武曲鋪、鐵佛殿、武關河、白家店、紅巖溝、河口、松樹壩、上南河、南河街、孔雀臺10個村。武關驛鎮位于縣境南部,東與城固縣接壤,南與馬道鎮相鄰,西與勉縣廟坪相連,北接紫柏街道。人民政府駐武關河村姜窩子街,距縣城直線距離8.75千米。境內以山地為主,地勢北高南低。最高峰四睹山位于姚家溝村,海拔1485米;最低點位于武曲鋪村,海拔740米。境內已探明的礦藏有20余種,可供開采的有大花綠蛇紋石、鐵、硅、鉀線石長片麻巖等礦種。有核桃、板栗、銀杏、獼猴桃、天麻、豬苓、食用菌等農副產品。野生動物種類較多,羚牛、狗熊、鹿、林麝等動物在山林間都有分布。 現有耕地面積0.5萬畝,人均1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松樹壩村建有上南河水電站(裝機容量1000千瓦),正常運營。 2015年年末,有小學1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民政部門對兜底對象實施全面救助。有醫療衛生機構 9個、門診部(所)9個,有床位15張。有郵政所1處,廣播電視覆蓋率95%以上。境內旅游資源獨具特色,生態環境優越,自然風光宜人,古棧道文化積淀豐厚,褒斜道、連云道、文川道三條古棧道穿境而過,歷史文化積淀豐厚。中國棧道第一漂流在境內,沿褒河漂流,可觀賞古褒斜棧道遺址,漂流全程33千米,首次開發13千米。共發展上規模的農家樂20余戶。現境內有武關河、黑營壩、孔雀臺等多處褒斜棧道及古驛站、古郵亭等遺址。武休關 ,現名武關河,是316國道穿越山谷的要塞。古稱武休關,是古褒斜、連云棧道的天險。留壩棧道水世界,位于棧道漂流景區,包含海嘯池、大喇叭、滑板沖浪、水上過山車、潮汐漂流河、急速太空盆組合等娛樂設施,該項目是陜南地區植被最佳、配套設施最全、科技含量最高、游樂項目最豐富的水上娛樂主題公園,是夏季避暑休閑、戲水康體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