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縣委書記史邦儉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第15次會議。
縣委副書記、縣長魏巍出席會議,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盧華剛、縣政協主席張長弓列席會議。
會議學習《求是》雜志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共產黨不合格黨員組織處置辦法>的通知》《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關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善始善終抓好黨紀學習教育的通知》。
會議強調
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著力構建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推動產業的創新升級,加快特色產業技術創新,促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聚焦國內旅游知名目的地,持續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要加強創新助推發展,積極培育發展資源利用率高、能耗排放低、生態效益好的新興產業,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要深化機制創新保障,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鼓勵科技人才、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要強化創新人才支撐,堅持引才育才并舉,用才留才并用,積極引進高水平科技理論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會議指出
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是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舉措。當前,黨紀學習教育即將收官,全縣上下要充分用好剩下的集中學習時間,善始善終抓好黨紀學習教育。
會議聽取全縣防汛搶險救災情況匯報,傳達市委書記張燁來我縣調研主要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
7月16日至17日,我縣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我縣8個鎮(街道)不同程度受災,給群眾生產生活和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但是面對災情,全縣上下應對有力、調度有序,迅速到崗到位組織群眾緊急避險,扎實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充分展現了全縣黨員干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實現了零傷亡的目標,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會議強調
各級各部門要把防范風險始終放在首位,要堅持依法防汛,提前預判,高度關注國道、高速等基礎設施的安全;要把防字做深、做細、做實,通過對預案的多次演練、復盤,及時發現漏洞,防止類似事件發生;要把查災、救災放在當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艱苦奮斗的精神迅速開展災后重建,抓緊恢復農業生產,保證受災群眾生活步入正軌。
會議要求
要把防災放在首位。當前防汛抗旱工作已進入“七下八上”關鍵期,全縣上下決不能有松口勁、歇歇氣的想法,要高度重視屬地管理責任,把本轄區所有人員都要納入防災范圍,做到每戶都有一個防汛明白人。同時,要加密雨量監測站點數據報告和研判,高度重視防險救災過程中的人員安全,慎終如始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各項工作。
要全力抓好生產自救。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部門要抓緊搶修設施設備,逐步恢復群眾基本生活;衛健部門要做好環境消殺和衛生防疫工作,嚴防傳染病及疫情發生;農業、林業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組織農民積極補種補救,最大程度減輕損失;住建部門要及時修繕加固受損房屋,有序推進房屋重建。
要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各縣級領導要認真落實“三個帶頭”要求,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縣防汛指揮部要牽頭抓總,加強統一指揮調度,各鎮(街道)、各部門要統籌協作抓實抓細抓到位各項防汛措施,所有黨員干部要堅守工作崗位,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對違反工作紀律的交由紀檢部門追究相關責任。要充分發揮模范作用,把黨員干部在防汛救災中的表現,作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樹立鮮明的重實干求實效的導向。
要積極向上爭取支持。把災后重建和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等結合起來,積極爭取謀劃固溝保堤、河道清理、道路加固等項目,全力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系統性解決水患問題,全面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會議學習市委書記在秦巴生態保護重點工作完成情況通報會上的批示精神,聽取秦嶺生態保護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會議要求
要迅速組建工作專班,實體化運行,主抓秦嶺生態整治工作;要把秦嶺生態保護突出問題整改納入監督范圍,對三不一慢一亂以及不作為、不擔當的進行調查處理;要提高業務能力,加強工作指導,建立一支專業化的秦嶺生態保護隊伍;要加強宣傳,深度挖掘秦嶺生態和人文價值,講好秦嶺生態故事,持續營造關心秦嶺、愛護秦嶺、敬畏秦嶺的濃厚氛圍。
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留壩縣2023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發現問題整改工作方案》《關于擬撤銷縣民政局等7個單位黨組的意見》。
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田曉敏,縣委常委王治國、陳道柱、田華、丁暉、程相敬、鄒承山、吳鵬程、尹鵬先等領導參加會議。(記者:劉君杰)